欢迎您来到广东省鞋材行业协会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产品

资讯

  • banner
  • 中国鞋业贸易产业链配套及跨区域合作的必然性

    发布时间: 2008/8/19 17:29:45 来源:
    自动滚屏(右键停止)
     

    刘穗龙会长在“ 2007 中国女鞋之都国际采购节――中国华坚·国际论坛”上的讲话

     

    各位领导,各位同仁:

    下午好!

    刚刚听了各位同仁的报告,我受益颇多。作为广州鞋材市场的“航空母舰”,新濠畔皮革五金批发广场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,这9年来,我们拓展了十多个多元化的专业市场,成功打造了鞋业产业链的配套平台。今天,我有幸受中国女鞋之都国际论坛组委会邀请,代表广东鞋业,谈谈中国鞋业贸易产业链配套及区域合作的必然性。

    在这里,我想首先介绍一下广东鞋业贸易及产业链发展的近况和新的需求。 经过二十年突飞猛进地发展,广东已成为全球鞋业制造中心。据国家统计局信息,2年前,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就已经达到两万多家企业,从业人员两百多万人,年生产各类鞋40亿双(其中出口近30亿双),占全国近50%,全世界30%左右。广东鞋的产量已超过全球十大制鞋王国中的印度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国、巴基斯坦等亚洲五国的总和,形成全球最大、最完善的鞋业产业链。行家预测,在未来二十年,广东鞋业将继续长盛不衰。

    急速扩张的鞋业产业链,对以广东为首的鞋业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,虽然中国制鞋业在劳动力资源、原料资源和基础设备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,能在国际制鞋生产布局中居重要地位,但广东鞋业乃至中国鞋业,无论在设计、研发还是品牌上,都与国外同行有一定差距。中国鞋类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相对薄弱,缺乏跨国品牌,自主引导市场消费的能力较弱,这些都制约了我国鞋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。中国鞋业需要看清自己与国际先进水平在设计、创新、材料、技术上的众多差距。

    要缩小这些差距,中国鞋业需要做到与国际高端技术开发,从对望延伸到对接,一是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、寻求与国际同行优势互补,错位竞争;二是中国鞋业必须通过调整产品结构,转变增长方式,打造知名品牌,提升品牌附加值,来冲减国际市场反倾销带来的损失。这些迎合产业链扩张的新需求,在本人看来,与本次“中国女鞋”国际论坛提出的“力促鞋业贸易和谐发展”的观点不谋而合。

    广东鞋业正在加大力度调整产品结构配套,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,提高鞋产品附加值,逐步实现由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、品牌输出,以避免或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,逐步实现中国鞋业的“和谐贸易”。

    我的第二点,是想讨论一下广东鞋业贸易产业链配套及分布特点,以及目前面临的形势。

    广东鞋业贸易产业链特点之一是:成型早,广州鞋企因地处沿海地带,在贸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面对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,需要不断缩减运营成本,经过数年的发展,广东鞋企产品已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,各类配套相对完备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贸易群体,鞋类制品的产业中,各上、下游企业和配套产品之间,已形成了紧密配套关系。据统计,目前广东八成加工贸易企业的采购配套,都可以在珠三角地区内实现。

    特点之二是:产业链上各类配套资源,基本实现优势互补;在贸易过程中的发展机会众多,但同质化的竞争已逐步肃清。广东鞋企在贸易过程中,也面临价格竞争、产品同质化的竞争,但只要有精明的市场头脑,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鞋企之间,虽然也演绎着“大者恒大”的潜规则,但新进入的鞋类企业,只要有创意、敢创新,也能在广东的鞋业贸易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  特点之三是:鞋企围绕珠三角地区,逐步进行专业市场二次细分,并向粤东粤西两翼和外省转移。广东发展鞋业产业链的经验,就是统一由省级以上机构协调,各区域权衡利弊,共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。

    最后,我想从简单地分析一下这种 跨区域合作的必然性

    前面我讲了贸易过程中必须形成成熟的产业链,而产业链的成熟,更离不开区域合作。近年来,在经济全球化受挫、地区化发展不均衡的同时,跨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兴起,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新潮流。这里我所说的区域合作,不仅是指国内,更是指国际上的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。

    勿庸置疑,中国鞋企要发展,首要的是需要有精准迎合消费者口胃的产品,二是靠低廉的生产运营成本,当然,也离不开优厚的产业政策。而要满足这几点要求,都离不开鞋业成熟的、集中式的产业链配套平台,这就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。

    首先、迎合消费者的鞋业精品,需要从产业链上做好各种配套环节,这需要各区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。广东有贸易资源、品牌资源和生产材料资源优势,成都有优厚的政策、充足的劳动力及具有创新性、前瞻性的产业链条配套规划。这些都是可以充份实现区域的优势互补的。

    其次,贸易过程中低廉的生产及运营成本,必然离不开集中式的产业链, 跨区域合作成为一种必然

    几年前,有鞋企租户告诉我,他们公司常年进行各种鞋类辅料的运输、来回出差采购谈判、异地目标客户公关,这些开销异常巨大,在未曾有效控制下,这部分支出甚至占据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50%以上,基本接近原材料成本价。由于成本控制情况差,其公司发展举步维艰。

    这种情况的出现,根源就在于分散式的产业链存在弊端。目前,中国的鞋企面对各种贸易壁垒,此时要弱化成本压力,就必须将成品鞋生产企业及鞋底鞋材、鞋业机械、发泡辅材、物流、外贸办公等产业链的配套生产企业聚集起来,实现集中采购、资源共享。

    最后,我祝愿西部鞋都走上产业链飞速发展的快车道!

    同时也祝愿中国西部出现一个具备生态型、人性化、专业化、全球化、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鞋业王国。

    我的讲话完了,谢谢大家!


     
    打印】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