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广东省鞋材行业协会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产品

资讯

  • banner
  • 鞋服配件图谋“单飞”当主角 筹建单品专卖店

    发布时间: 2013/5/29 16:36:35 来源:
    自动滚屏(右键停止)
     

    作为户外活动配件的手套,已经有生产自行车骑行手套的企业,酝酿在今年成立自有品牌的“手套专卖店”,区别于现在的单品牌多品类的传统店铺模式,企业希望从单品类突破,在细分市场中闯出一片产业蓝海。


      小手套也想“副转正”


      “最近刚刚和全国几个经销商达成了合作协议,准备在他们所在的城市先把手套专卖店做起来。”福建省华菲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家本告诉记者,公司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主打产品是自行车骑行手套,以前的经营模式是与自行车专卖店合作。“比如在店里辟出一角,陈设一部分产品,搭配销售。”他说。


      提起酝酿中的专卖模式,张家本说,他打算在全国7个城市先试水。“这些城市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能够比较全面地测试出各地市场不同的反应。”他说,由于是单品类,专卖店销售的就只有手套,所以店铺面积要求不大,需要的启动资金也不多。“面积在20平方米就行,资金大概要10万元。”


      在合作模式上,张家本表示,由于是和代理商一起摸索单品类的专卖店,所以初步打算做联营。“采取铺货制,甚至连货架一起都是我们供给,每家店每日销售多少款手套,每天结算款项,把资金直接汇回总部。”他说,目前和各城市的代理商已经谈好合作,正在布局,估计下半年手套专卖店项目就会落地。


      张家本产生自己做专卖店的念头,是因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两年户外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发展,相关用品的销售量出现爆发式增长。


      记者见到张家本时,他刚刚参加完5月初举办的第2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,从上海回到泉州。“今年的展会,手套的订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。”他说,如今自行车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大众的健身运动,随着人们健身理念的成熟,相关的配套产品消费都会进一步增加。“配件产品其实不一定都是‘副手’,在这种大趋势下,专业的、功能性更齐全的单品,也可能‘转正’。”他认为。


      单品类不代表单一


      “目前是摸着石头过河,但肯定会拓展一定的产品线。”张家本说,其实就算是自行车手套,从专业性来区分,也有很大的不同,比如有的适合山地车、有的适合公路车。“山路车手套在减震、增加摩擦系数方面,要求都会更高。”他说。


      在企业展示区,记者看到,其实单是户外运动的手套就有各种不同的分类。“即使是骑行用的手套,春秋、夏天、冬天使用的材质都不一样,功能性也不同。夏季用的面料会增加防晒、透气功能,冬季用的则注重保暖、舒适,不要妨碍到骑行的安全性。”张家本介绍说,除了自行车骑行手套,骑电动车、骑摩托车、登山等户外活动使用的手套,都有自己的专业要求。“在专卖店里,虽然只有手套一个品类,但多种户外运动的手套都有,我们还会逐步增加健身手套以及一些专业作业的手套,比如园艺手套这类。”


      “其实在国外,单品类的专卖店并不鲜见。”业界人士方清表示,“比如在日本,就有帽子专卖店,里面可能有上百款的帽子,适合不同的场合,不同的着装风格搭配,一样是很成功的。”


      76INT品牌零售店铺形象设计的负责人韦世总认为,目前单品类的专卖店已经在国内兴起。“从近的来说,福建省有两家做茶盘的公司,一家只做实木茶盘,一家专营竹制茶盘,销售额都已经过亿元。”他说,还有一家只做花茶的,也已经把花茶专卖店开遍了全国。


      尚需等待市场检验


      “真正的单品类销售模式,对产品质量、渠道独特性以及行业的判断都有很高的要求。”多年从事品牌代理业务的陈先生认为,真正能够留下来的还是那些能够用产品和服务打动消费者的店铺,“单品类的专卖店,在产品上一定要精耕细分市场,突出卖点,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。”


      陈先生认为,区别于以往和主产品“搭配销售”,配件类的产品开设专卖店,更能够在服务上做出品牌。“以前主营业务的导购人员,可能对配件产品的介绍不够专业,售后服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,一旦成为单品类专卖店,销售团队对于产品的性能更加熟悉,更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,可能在销售业绩上能够有所突破。所以,除了做好产品,专业团队的培训也很重要。”


      “目前鞋服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品牌梯队,但手套行业并没有。”张家本认为,通过争当单品类第一的办法,能够更快地发展和提升品牌,“当你的品牌是新品类的第一品牌时,它就被普遍认为是原创者、正宗和先锋,并且是最好的。当其他品牌侵犯你的领域时,它们被普遍认为是模仿品。”


      “现在还看不清单品类专卖店的发展前景。”爱登堡英伦新贵品牌中心总监阮金兰认为,当前各大企业都在调整自己的品牌策略,于是市场上出现了“多品牌集合”、“单品类专卖”等两种比较极端的形式,“很难讲,哪一种更适合市场。适应竞争环境、竞争对手的变化是每一个企业获得生存的法则,要看企业如何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。”


     
    打印】【关闭